新華網鄭州4月4日電 (記者桂娟 蘭熙)河南省新縣文物局安全股股長陳良淘向新華社記者證實,網傳新縣發現的埋藏數千發炮彈的“彈葯墓”,並不是專門為存放武器彈葯而修建的假墳墓,而是一座真的古墓,由黑磚壘砌而成,墓中還有人骨出土。專家根據當地墓葬習俗推測,古墓的年代可能為明末清初。
  專家目前推測,墓中隱藏的大量武器彈葯,是革命戰爭時期劉鄧大軍為了輕裝戰略轉移所遺留下的,巧妙利用了原來的古墓。
  3月31日上午,周河鄉付沖村村民韓先生到自家祖墳祭祖掃墓時,突然發現附近的墳山有所鬆動,墓磚坍塌,一塊磚頭還掉了下去。他上前仔細查看,發現墓內都是“鐵疙瘩”,好像是武器彈葯。
  接到報告,新縣文物局工作人員第一時間到達現場,公安部門也派出警力對現場進行封鎖。
  經進一步對墓內觀察,該墓內確有炮彈、槍械、子彈等武器。走訪當地村民得知,革命戰爭時期,當地是紅軍和游擊隊的重要活動區域,並經常和當地清鄉團發生小規模戰鬥。1947年,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,在當地也和國民黨正規軍發生過激烈戰鬥。
  此批彈葯雖年代久遠,仍具有殺傷力和破壞性。新縣邀請河南省著名排爆專家王百姓前來拆彈排爆。
  4月3日,經過約5個小時的聯合發掘整理,古墓內武器彈葯全部出土,共有60迫擊炮發射裝置1套、炮彈57枚,82迫擊炮發射裝置1套、炮彈27枚,機槍和步槍子彈6475發。
  據悉,這批武器彈葯整理後放置於新縣公安局武器彈葯庫暫存,待手續完備後,移交新縣文物局。
  陳良淘說,新縣曾是鄂豫皖蘇區首府所在地、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的落腳地,長期的革命鬥爭,給新縣留下了大量的革命文物遺產。這批武器彈葯的出土,再次印證新縣是革命老區的紅色歷史地位,對研究新縣革命史乃至中國革命史將發揮重要作用。新縣文物管理局將利用好這批出土的革命文物遺產,認真開展紅色革命傳統教育。
(編輯:SN064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q06aqhyq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